2023年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及交叉科学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东钱湖生物医学峰会在甬召开
2023-10-31 19:43 来源:

10月30日至31日,2023年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及交叉科学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东钱湖生物医学峰会在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宁波市委人才办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材料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薛群基,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为会议名誉主席,宁波材料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爱国研究员为会议主席,宁波材料所李娟研究员为会议执行主席。本次论坛围绕生物医学与材料及与医学交叉融合主题,旨在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促进生物医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交叉共荣。

  论坛现场,大咖云集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评委、瑞典皇家科学院前院长Dan Larhammar院士,欧洲癌症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Harald Stenmark教授,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等13位院士受邀出席论坛,11位院士作主题报告。宁波市政府党组成员奚明,宁波市科技局局长费小琛,宁波市第二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郑建军教授等出席论坛,400多位生物医学及交叉学科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聚集一堂。10月30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会议主席吴爱国研究员主持,宁波材料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王立平研究员、宁波市政府党组成员奚明分别致辞。

  王立平:布局新材料+生物医工,打造国际知名生物医工创新型研究基地

  王立平表示,作为新材料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技术提供者,宁波材料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助力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布局了“新材料+生物医工”这一重要领域,未来,宁波材料所将积极与国内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持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集成创新,不断提高区域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型研究基地。

  奚明:大力发展医疗大健康产业,共创生物医学领域美好未来

  奚明表示,宁波是全国首批38个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之一,近年来大力发展医疗大健康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实力。下步,宁波将全面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提升工程,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努力打造生物医学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希望与会院士专家为宁波发展提供更多指导帮助,也诚盼更多海内外高端科研院所、团队和人才来宁波投资兴业,共同开创生物医学领域美好未来。

  院士报告 引领前沿

  10月30日和31日上午,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瑞典皇家科学院Dan Larhammar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谭蔚泓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国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李晨钟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Harald Stenmark院士、西湖大学施一公院士、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汪劲院士、西湖大学杨健院士等带来了高质量的学术报告。

  Dan Larhammar院士在报告“蛋白质组库的挑战和机遇:对大脑和记忆研究的影响”中提到,人类大脑的非凡复杂性部分源自于-在脊椎动物进化的早期,基因发生了两次倍增事件,导致了不同家族的蛋白质之间高度相似的结构,且基因倍增产生了治疗新靶标。这一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人脑复杂性的理解,还为医药研发提供重要线索,有望帮助更多患者获得更有效的治疗,同时减少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

  董绍俊院士在报告“超越光合作用—H2O/H2O2/O2自循环实现直接和可持续的太阳能-燃料-电力转换”中提出了一种生物杂化光电化学电池,实现了一体化体系下太阳能的连续转化与存储,为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为海水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将在获取可再生资源以实现全球深度脱碳方面引发重大的范式转变。

  谭蔚泓院士在报告“功能性核酸:从DNA碱基到临床”中指出,其在核酸适体、分子识别、纳米生物传感等领域做了大量系统的原创性工作。提出了基于核酸适体细胞筛选的膜蛋白研究方法,该方法揭示了细胞识别的基本性质,并提供了细胞膜蛋白研究、尤其是单细胞蛋白质组研究的有力工具和新的研究范式。

  杨秀荣院士在报告“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双偏振干涉法实时、免标记的研究”中指出,双偏振干涉方法(DPI)是基于生物分子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质量、厚度、密度的变化而探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定量关系、分析构象变化以及动力学的分析方法。DPI是在线免标记和实时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对于深入认识生命现象、设计和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徐国良院士在报告“DNA酶促氧化在生长发育与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中讲解了胚胎与成体干细胞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分享了关于动物基因组中的一种新的碱基修饰形式,揭示了Tet双加氧酶在哺乳动物表观遗传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李晨钟院士在报告“用于物理疗法和POCTs的生物电子学”中指出,生物电子学是将生物分子和电子元件相结合。结合诊断和治疗,将生物和电子相结合,设计的生物传感器等功能设备,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实时传感和体外分析活细胞/组织的生化、遗传和代谢活动,有望实现全世界远程诊断。

  阎锡蕴院士在报告“新型生物催化剂—纳米酶”中指出,纳米酶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自2007年首次出现以来,它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关注。目前,纳米酶的应用已扩展到生物学、医学、农业等诸多领域,并逐步从人类疾病的诊断转向人类疾病的治疗,促进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改善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Harald Stenmark院士在报告“溶酶体修复:纳米医学的机制和机遇”中提出,溶酶体是细胞的主要降解细胞器,对细胞内稳态和抗菌防御至关重要。他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分子机制,通过修复溶酶体膜上的孔洞来对抗溶酶体膜的渗透性,利用分子层面上溶酶体的通透性机制,可以开发更多针对溶酶体干预的肿瘤治疗策略。

  施一公院士在报告“剪接体对RNA的剪接机制”中强调了剪接前体信使RNA(pre-mRNA)在真核生物信息流中的重要性。2015年,其团队报道了第一个完整剪接体的原子结构,随后揭示了其组织和活性位点的保守特征,剪接体组装、激活、催化和分解的分子机制。

  汪劲院士在报告“量化细胞网络动力学的驱动力的景观和流”中表示,势能景观和流的双重驱动力可对吸引子的深度和宽度、势垒高度、状态转换的路径和态转换时间等功能和过程产生显著影响,能够用于识别功能的关键基因和关键调节,其团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理解细胞命运决策和振荡等生物重要过程的基本机制。

  杨健院士在报告“基于柠檬酸基的生物材料在再生工程中的新兴前沿”中表示,柠檬酸作为一种多功能、无毒、易得且廉价的基础化学物质,具有高度多功能性,已成功应用于软组织和硬组织工程、药物传递、体外和体内生物成像和生物传感以及防伪等领域。其出现为解决工程复杂组织和器官的重大挑战提供了新机遇。

  2023年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及交叉科学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东钱湖生物医学峰会是中国浙江 宁波人才科技周的主体活动之一,为专家学者搭建了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将推动国内外生物医学及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将助力宁波广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博纳高科技创新成果,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作出更大宁波贡献。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宁波材料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王立平研究员致辞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宁波市政府党组成员奚明致辞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会议主席、宁波材料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爱国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Dan Larhammar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董绍俊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谭蔚泓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杨秀荣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徐国良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李晨钟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阎锡蕴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Harald Stenmark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施一公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汪劲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杨健院士作报告

bbin游戏官网的官方

论坛现场



版权所有:bbin游戏官网(China)登录入口-官方网站/网页版/app下载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253023)
鲁ICP备15026974号 
Baidu
sogou